VIEW

4006980013

Technical encyclopedia

技术百科

地震关键名词解释

浏览:681 2022.10.17

震级、烈度和抗震设防烈度(设防标准)三个大家超级容易弄混淆的概念。

  里氏震级是两位来自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地震学家里克特(CharlesFrancisRichter)和古登堡(Beno Gutenberg)于1935年提出的一种震级标度,是目前国际通用的地震震级标准。

  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

  弱震震级小于3级。

  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

  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如彝良地震)。

  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如玉树地震)。

  其中,震级大于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如汶川地震)。

  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是不同的概念。

  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破坏的强烈程度,是衡量某次地震对一定地点影响程度的一种度量。同一地震发生后,不同地区受地震影响的破坏程度不同,烈度也不同,受地震影响破坏越大的地区,烈度越高。判断烈度的大小,是根据人的感觉、家具及物品振动的情况、房屋及建筑物受破坏的程度以及地面出现的破坏现象等。影响烈度的大小有下列因素:地震等级、震源深度、震中距离、土壤和地质条件、建筑物的性能、震源机制、地貌和地下水等。例如,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震级越高,烈度也越大。地震烈度(麦加利地震烈度)是表示地震破坏程度的标度,与地震区域的各种条件有关,并非地震之绝对强度。地震烈度由意大利火山学家Giuseppe Mercalli于1902年提出,从感觉不到至全部损毁分为1-12度。5度以上才会造成破坏。

  每次地震的震级数值只有一个,但烈度则因观测地点的不同而异。

  为达到抗震效果,在工程建设时需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并采取抗震措施。

  抗震设防烈度(设防标准)指的是国家规定一个地震烈度称为作为当地抗震设防的依据。一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的地震基本烈度。

  比较容易误会的地方就是用地震的震级来衡量建筑的抗震能力——所以通常要描述建筑的抗震能力正确的方式是用地震烈度来进行表述,描述为这个建筑能抗几度的地震,而非抗几级的地震;而某个城市街道的抗震设防标准应该用抗震设防烈度来表述,描述为XX城市XX区/县XX街道/乡镇为X度设防区。